智慧济大

土建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正文
我院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研究生学术沙龙(三)
2024-12-10  点击:[]

2024年12月9日,我院在8教223举行了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第三期学术沙龙。本次学术沙龙由郑东柱老师主持,16位同学做了学术报告,土木建筑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活动。

活动伊始,郑东柱老师宣读了汇报同学的名单,随后16位同学从不同方面介绍了目前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热点和研究方向。

朱瑞广以“多年服役空心板梁性能状况研究”为题,通过对材料性能试验以及结构分析,深入研究了空心板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外观损伤、力学性能变化、耐久性退化等方面的性能状况;刘百强以“考虑挠曲电效应、表面效应及弹性基础作用下压电纳米梁的振动特性分析”为题,深入研究了考虑挠曲电效应、表面效应及弹性基础作用下压电纳米梁的振动特性;徐龙飞以“低碳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的裂缝宽度控制和力学性能”为题,通过对 ECC 材料组成、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的剖析,揭示了其独特的裂缝发展机制和力学响应规律。

璐瑶以“基于智能算法的悬索桥模型修正”为题,探讨了基于智能算法的悬索桥模型修正方法,对悬索桥有限元模型的关键参数进行识别与修正,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杨可新以“考虑设施失效风险与交通拥堵条件下应急疏散设施选址与服务分配优化研究”为题,通过数学建模、算法设计与实例分析,深入探讨了如何在不确定性和复杂交通环境下确定最优的设施布局和服务分配方案,以最大程度提高应急疏散效率;罗杰波以“硅灰和水泥对免蒸压加气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微观分析”为题,研究硅灰和水泥在免蒸压加气混凝土中的应用,深入理解材料性能变化的本质,为免蒸压加气混凝土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江晓童以“基于静力触探的黄河冲积平原土层智慧分类与参数预测研究”为题,聚焦于黄河冲积平原土层,以静力触探为主要手段,结合现代智慧技术,深入探讨土层的分类方法以及相关参数的预测模型;黄剑雄以“斜拉桥钢-混组合结构索塔锚固区力学性能研究”为题,探讨了连接斜拉索与索塔的关键部位,其力学性能直接关系到斜拉桥的整体结构安全与耐久性;钟雨成以“避险车道再生微粉泡沫混凝土性能研究”为题,分析了再生微粉替代率、泡沫掺量等因素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规律,旨在为避险车道用再生微粉泡沫混凝土的优化设计与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与数据支持;李沛涵以“考虑三向应力的基坑开挖模拟装置”为题,考虑到了在精确模拟基坑开挖过程中土体所受的复杂三向应力状态及其变化情况。

王展鹏以“地聚物生态混凝土制备及性能研究”为题,采用不同的原材料组合与制备参数,制备出一系列地聚物生态混凝土试件,并对其力学性能、耐久性能以及生态性能(如植生性能)进行了全面测试与评价;叶新超以“水性环氧改性水泥基注浆料”为题,阐述了水性环氧改性水泥基注浆料的组成、制备工艺、性能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杨童以“考虑POI集聚效应的公路穿村镇段交通安全评价方法研究”为题,分析了公路穿村镇段周边 POI 的分布与集聚特征,挖掘了其与交通流、交通冲突以及事故发生的内在联系;王金愿以“中国明清官式建筑遗产修缮用改良石灰研究与制备”为题,探讨了明清官式建筑修缮所用的与其建筑材料相似的原材料,以及传统石灰的局限性,并探究改良后的石灰的研究与制备;李志轩以“基于原位测试参数反演的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黄河大堤的变形预测研究”为题,聚焦于超大直径盾构隧道下穿黄河大堤这一极具挑战性的工程难题;刘瑞欣以“高延性混凝土加固老旧砌体墙”为题,通过对高延性混凝土材料特性的分析,结合加固老旧砌体墙的试验研究与实际工程案例,阐述了其加固机理、施工工艺以及加固后墙体的力学性能和抗震性能提升效果。

报告结束后,郑东柱老师和参会研究生围绕报告的选题构思、模型创造、数据模拟等方面展开深入讨论交流,促进了不同学术观点的碰撞与融合,为学术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次学术沙龙的成功举办,提升了研究生对学术科研的热情,加深了同学们对专业理论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的认识,回应了学生在学术研究中的疑惑,与会师生纷纷表示获益匪浅。

撰稿:李泽旭  摄影:刘旭亮  编辑:李永莉  编审:李超


上一条:我院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研究生学术沙龙(四)

下一条:我院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研究生学术沙龙(二)

邮编:250022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Copyright © 2001-2020 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鲁ICP备09051414号

学院微信公众号

学院微信公众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