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济大

土建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科科研 >> 正文
我院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研究生学术沙龙(二)
2024-12-09  点击:[]

为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活跃学术氛围,增进师生间的学术交流,2024年12月2日,我院在学术报告厅8教223成功举办了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第二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活动,本次活动由周炳烨老师主持,土木建筑学院相关专业师生参加了活动。

周炳烨老师首先介绍了举办学术沙龙的目的和意义,宣读了汇报同学的名单,随后十五位同学做了学术汇报。

马超越以“新型嵌入式背肋梁隧道二衬支护设计及力学特性研究”为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等方法,深入探讨其设计要点与力学特性;张文杰以“基于传感与激励集成的一体化嵌入式传感器对砂浆水化过程量化研究”为题,详细阐述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与制作方法,以及如何利用其采集的数据对砂浆水化过程中的关键参数进行量化分析;刘福震以“复杂工况下岩质边坡的变形演化与损伤特征研究”为题聚焦于复杂工况下岩质边坡的变形演化与损伤特征,深入探讨岩质边坡在不同地质条件、荷载作用及环境因素影响下的变形规律与损伤机制;张群以“分层仿生梁的抗弯性能”为题通过对分层仿生梁的结构设计、材料组成以及力学试验分析,揭示其独特的抗弯机制与优势。

管永乐以“Kirchhoff弹性杆的斜拉索风雨激振分析”为题,通过建立斜拉索的动力学模型,考虑风雨激励因素,利用理论推导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斜拉索在风雨联合作用下的振动特性;李俊儒同学以“折叠式集装箱房体系及其关键性能研究”为题聚焦于折叠式集装箱房体系,深入探讨其结构组成、折叠原理以及关键性能;刘清海以“新型模块化钢结构柱内置螺栓节点力学性能影响因素研究”为题通过实验测试、数值模拟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深入探讨影响其力学性能的关键因素。

李祥龙以“基于监测数据的悬索桥温度场效应分析”为题,通过对长期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探讨温度变化对悬索桥结构行为的影响规律;陈国辉以“再生泡沫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试验研究”为题,对再生泡沫混凝土与其他材料组合结构的力学性能研究,拓展其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朱利帅以“目标特征损失下基于深度学习的结构位移监测研究”为题,利用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融合的方法,对建筑结构的位移实行更为精准的监测;王文博同学以“老旧混凝土空心砌块增韧加固力学性能试验研究”为题通过试验研究,系统地分析不同增韧加固方法对老旧混凝土空心砌块力学性能的影响,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弹性模量等指标的变化规律

张雷以“混杂纤维增强水泥基预制板加固混凝土梁抗剪性能研究”为题,展示了在混凝土混合物中结合不同类型的纤维可以通过监测裂缝的萌生和扩展来改善水泥基质的强度性能,需要彻底研究混合纤维的贡献,同时考虑纤维类型和含量等多种参数;李龙鑫以“纳米纤维素对普通硅酸盐水泥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探究”为题通过在水泥浆体中添加不同含量的纳米纤维素,进行一系列实验测试,包括抗压强度、抗折强度等分析纳米纤维素对水泥性能的作用机制

张市月以高性能混凝土帆布材料配合比优化及耐久性研究”为题通过采用多种实验方法与分析手段,研究不同原材料组成与配比参数对混凝土帆布力学性能、工作性能及耐久性指标的影响规律,建立了相应的性能评价模型;张耀以“ALC板构砌体抗压性能试验”为题通过对 ALC 板构砌体进行单轴受压试验,测定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指标,研究其在不同条件下的破坏形态和受力特点

最后由周炳烨老师做总结发言,与会同学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此次学术沙龙活动的举办,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热情,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为提升我院研究生的科研水平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撰稿:李泽旭 摄影:张惟勋 编辑:李永莉 编审:李超


上一条:我院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研究生学术沙龙(三)

下一条:我院第十一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研究生学术沙龙(一)

邮编:250022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Copyright © 2001-2020 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鲁ICP备09051414号

学院微信公众号

学院微信公众号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

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版权所有

鲁ICP备0905141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