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友简历
王大阳,我院建筑学专业1801班优秀校友,现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导师团队主攻建筑计算性设计前沿方向,致力于人工智能与参数化设计的创新研究。
大阳有话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
你们好!
作为你们的学长 ,我想把这段文字,送给正在为考研努力奋斗的你们。也许此刻的你们正身处焦虑与迷茫之中,每天在画图、复习、熬夜的节奏中不断循环,偶尔会怀疑自己的选择、动摇前行的步伐。但请你一定要相信,这段路上的每一分 坚持、每一次咬牙、每一个深夜亮着的台灯,都会成为你通往理想的灯塔。
建筑学是一个既需要理性思维、也需要浪漫情怀的专业。在本科阶段,我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若想真正拓宽眼界、丰富内涵,走得更远、更稳、更高,考上一个更优秀的平台,是一条值得努力的路。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你会接触到更多元的思想、更高层次的交流、更贴近前沿的资源,这些都会成为你未来人生道路上的宝贵财富。
更重要的是,考研不仅是一场考试,更是一段自我修炼的过程。它教会我们专注、耐心、坚韧和自我驱动。无论最终的结果如何,你所经历的一切,都会在日后的某个时刻成为支撑你继续前行的力量。
请你坚定理想,保持初心,不要轻易否定自己。每一个在努力中的你,都值得被肯定;每一个心中有梦的人,都值得一个更辽阔的未来。就像我们在设计中追求光、空间与秩序一样,人生也是一场构筑理想的过程——而你正站在打地基的时刻。
愿你在这段旅程中,守住热爱,熬过黑夜,奔赴光明。未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尽全力的自己。
考研加油,祝你成功!
听老师讲
赠研究生:
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既考验专业深度,也考验学术创新能力。愿你积极参与学术研讨,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思维碰撞,拓宽视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定能带着丰硕的学术成果,在建筑领域发光发热,成为母校的一张闪亮名片,激励更多学子在逐梦路上坚定前行 。
赠大四学子:
同学们,大四是人生岔口,无论考研、考公还是就业,都站在了逐梦新起点,老师满是关切与期待。
考研的同学,在专业书海深挖,打磨理论与实践;考公的同学,紧盯时政,锻炼思维,精准备考;就业的同学,优化简历、提升面试技巧,凭技能经验闯荡职场。冲刺阶段,压力与疲惫难免,可每一次全力以赴,都是成长勋章。
拼搏时别忘健康,规律作息、合理饮食,好身体是迎接挑战的底气。遇困难别放弃,苦思时刻正是蜕变契机。你们笔下、卷上、简历中的内容,都在塑造精彩人生。
愿大家坚定前行,凭实力在考场、职场脱颖而出,收获理想未来。
赠大五学子:
毕业设计是大学五年的终章,也是踏入专业领域的序篇,承载着过往积累与未来期许。设计时,你们会在理念落地、功能美学间反复权衡,遭遇难题。但困境亦是成长契机,每次推倒重来、深度思考,都是专业思维的锤炼。愿大家以匠心打磨,在毕业设计中大放异彩,为大学生活画上圆满句号,自信奔赴未来。
学科快讯
面向人工智能的建筑计算性设计研究
复杂性科学深化了学界对人居环境多系统耦合机理的认识。当代建筑功能的复合化发展,可持续理念下环境与性能关系的量化考虑都激发了建筑设计信息量的井喷式增长。面对汹涌澎湃的建筑信息洪流,建筑学正经历着一场信息化转型。工程领域的科学思想演化与工程实践诉求促发了计算性设计思维的产生,推动了计算性设计方法、策略与工具的发展。将计算性设计思维、方法和技术有机融入建筑科学,推动建筑设计思维演化,促发设计流程与策略重构,推动建筑设计技术工具革新,已成为亟待探索的热点问题。
计算性设计,在人工智能语境下呈现出蓬勃的生命力,成为解决当代复杂工程设计问题的重要设计思想和方法。立足建筑行业发展趋向,阐释计算性设计发展脉络,剖析计算性设计在建筑和城市设计等领域的前沿技术成果,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从而为突破城市与建筑科学瓶颈问题蓄力,推动建筑设计信息化转型。
中国建筑学会成立“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旨在规范引导“计算性设计”研究与实践工作良性发展,促进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和交通运输工程等跨学科交叉研究及前沿方向探索,加速机器学习、数据挖掘、云端计算等前沿技术理论在规划、设计与建造等方面的深化应用。
撰稿:王大阳 编辑:朱小燕 编审:李超